胼胝體(The Corpus Callosum)比較薄

2月份帶奧古斯特回婦幼追蹤, 蘇醫師很仔細的評估發展狀況, 再看之前的腦部超音波照片, 提到:胼胝體比較薄. 在兩年多前,找施醫師做超音波檢查時, 施醫師在當時透過胎兒超音波,也發現到了. 胼胝體會不會就是導致這些徵狀的主因之一?
source


過去完全對 胼胝體 一點概念也沒有, 這次聽到蘇醫師再次提起, 突然覺得要好好認識一下 胼胝體.
蘇慧琴 醫師
醫師專長

主治科別:小兒科,小兒神經內科
專長(一):一般小兒科(感冒、發燒、腹痛、嬰幼兒預防保健)
專長(二):小兒神經(癲癇、發展遲緩)
擅長之特殊檢查:腦波,腦部超音波

在網路上找了一些相關資料, 原來之前常聽到白質比較薄, 其實很可能指的就是胼胝體比較薄.

胼胝體是哺乳動物大腦的一個重要白質帶。它連接大腦的左右兩個半球。胼胝體是大腦最大的白質帶,其中約包含2-2.5億個神經纖維。大腦兩半球間的通信多數是通過胼胝體進行的.來源

胼胝體發育不良
人腦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左右大腦半球之間,仰賴著許多神經纖維來將兩者聯繫在一起,其中最大的一束便稱作胼胝體。胼胝體約在胚胎發育至12週大時開始發展,在胎兒17至20週時成型。在這段期間,許多因素會導致胼胝體的發育受到影響,所產生的結果便是所謂的「胼胝體發育不良」。

這些因素包括:(1)毒性─代謝性因素,如懷孕時母體酒精中毒或糖尿病,胎兒本身罹患某些代謝性疾病。(2)染色體異常,最常見的是三染色體8或三染色體18。(3)基因異常或某些特殊症侯群(如Aicardi氏症侯群),會以顯性遺傳、隱性遺傳或性聯遺傳的方式遺傳而來。(4)懷孕初期胎兒的腦部受到感染。

在發展正常的孩子當中,併發胼胝體發育不良的機會非常之低,但就發展有障礙的孩子而言,其發生率可以高達每百人中有兩人罹患此症。胼胝體發育不良雖然在胎兒期便已形成,但出生之後,並沒有一些特徵告訴我們嬰兒罹患此症;往往是在嬰兒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動作或語言發展遲緩、癲癇症(尤其是嬰兒點頭痙攣)或腦性痲痺等神經症狀出現,做了腦部超音波或腦部磁振掃描才發現這種情況。如果說嬰兒的外型上有任何值得我們懷疑有胼胝體發育不良的可能性的話,則兩眼分離過遠與斜視這兩種情況就要讓我們警覺到此症存在的可能性。來源

胼胝體的功能很重要, 或許跟發展遲緩有關連.

大腦主要組成的細胞有兩種,一是神經膠質細胞,一是神經元,後者是一切神經組織的基本成分。我們有時會看到「灰質」、「白質」的說法,所謂灰質,即神經細胞本體的聚集處,白質則由軸突聚集而成。灰質可以發號施令,白質負責傳導神經訊息。而胼胝體,就是屬於白質。

胼胝體埋在大腦的深層,從大腦的外面我們不能看到它。大腦由正上方看下去,可以看到中間有一道溝,由前往後,把大腦一分為二。右方的,我們叫大腦右半球,左方就是左半球。這兩個半球日常的意見溝通,完全是胼胝體的責任,也正由於胼胝體的存在,我們的大腦才成為一個整體。那麼如果有一天胼胝體被切斷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以一位張先生為例子,他年輕時車禍受傷,腦組織有一部分不正常,不斷引發癲癇,全身痙攣,痛苦不堪,醫生決定切斷其胼胝體治療之(因為切斷胼胝體有助於防止一側大腦半球不正常訊息傳到另一側之大腦半球,詳情從略)。結果手術十分成功,張先生病況大為好轉,於是神經生物學家就請他來接受一些特殊的測驗,看看他大腦的功能與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在描述這些殊殊的測驗以前,我們必須先有兩個概念;第一,左半視野的影像,只傳到右大腦半球的後端,而右半視野的影像,只傳到左大腦半球的後端,這是因為視神經有部分交叉的關係。

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到:人類的意識是由左大腦半球職掌只有左半腦會「說話」,右半腦卻不會「說話」



除了意識、語言之外,左右大腦還有一些不同之處,左半大腦是會做代數計算的,而右半大腦只會做簡單的加法;然而右半大腦的空間概念比左半為佳,所以幾何學的能力比較強。此外,右半大腦只認識名詞,卻不認識動詞,如果左半的視野出現「搖頭」、「點頭」等字眼,他不會有反應,反之,若同樣的字出現於右半視野,這個人就會照樣去做。當然,對具有胼胝體的人而言,是沒有這種分別的。

詳細文章內容,請參考: 分工與合作-大腦半球與胼胝體

這樣看來, 胼胝體比較薄是不是也可能跟語言發展緩慢也有關?